· 非细胞型:病毒、亚病毒、朊粒
· 原核细胞型: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
· 真核细胞型:真菌
人体正常菌群
口腔 皮肤 肠道 阴道
口腔:甲型链球菌(又称草绿色链球菌)、丙型链球菌、奈瑟氏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类白喉杆菌、白色念珠菌等。
皮肤: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绿脓杆菌、丙酸杆菌。
肠道:厌氧菌,如双歧杆菌、尤杆菌、消化球菌等;如大肠杆菌、链球菌等,它们能产生毒素,具有生理作用和致病作用两方面。
阴道:乳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条件致病菌: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仅在特定条件下致病的微生物通常是正常微生物群的成员
细菌感染
1、细菌定义:原核微生物的一类,是一类形状细短,结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生物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
2、大小:以微米为测量单位,常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3、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芽孢、鞭毛、菌毛
细胞壁(主要成分-肽聚糖G+、G-;维持细菌固有的形态、保护细菌抵抗渗透压的影响、某些抗生素作用的靶位……)
· 细菌细胞壁的缺陷型(细菌L型):细胞壁中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诱因:抗生素、溶菌酶、抗体、补体、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免疫学因素;胆汁、紫外线、亚硝基等理化因素】
荚膜:重要毒力因子,荚膜多糖具有免疫原性
鞭毛:运动器官,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菌毛:与细菌致病性密切相关,可传递质粒(导致耐药)
芽孢:产生芽孢的都是G+菌,细菌的休眠物质,芽孢大小位置可作为鉴别细菌的依据
质粒: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编码耐药基因等,能于细菌DNA外独立复制
4、细菌的毒力:细菌致病能力的强弱程度。
· 物质基础:侵袭力、毒素
· 侵袭力:菌毛、荚膜、鞭毛、侵袭性酶类、细菌生物膜
生物膜-生物被膜菌,应用抗PA抗菌药物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破坏生物被膜】【支扩患者容易得到】部分喹诺酮类药物既具有抗PA又破坏生物被膜
· 毒素:外毒素【毒性极强,作用具有选择性和组织侵蚀性 ,不耐热】、内毒素【G-细胞壁成分,毒性较弱】
5、细菌分类1-染色形态
· 革兰氏阴性菌:球菌、杆菌
· 需氧:奈瑟菌属【淋病、脑膜炎】;卡他莫拉菌
· 厌氧:韦荣球菌属、氨基酸球菌属、巨球型菌属
· 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细菌、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变形杆菌属;
· 苛氧性细菌:嗜血杆菌属、布鲁菌、军团菌、巴斯德菌属、百日咳;
· 非发酵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鲍曼)、嗜麦芽、洋葱。
· 革兰氏阳性菌:杆菌、球菌
· 需氧或兼性厌氧:革兰阳性棒杆菌、李斯特菌属、丹毒丝菌、诺卡菌属
· 厌氧(有芽孢):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艰难梭菌
· 厌氧(无芽孢):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
· 葡萄球菌: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间葡萄球菌、猪葡萄球菌、凝固没阴性葡萄球菌
· 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α溶血);A组、B组溶血性链球菌(β溶血);非β溶血性链球菌
· 肠球菌属:粪肠球菌(80-85%)、屎肠球菌
· 其他革兰氏阳性球菌:微球菌、罗氏菌属、孪生球菌、乳球菌、差异球
6、细菌分类2-氧气需求
· 专性需氧菌: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
· 兼性厌氧菌(最多):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
· 微需氧菌: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菌
· 专性厌氧菌:破伤风梭菌、拟杆菌属
7、细菌分类3-细菌形态:球菌、杆菌、螺形菌
真菌感染
1、真菌:具有细胞壁,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的分化,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的真核微生物
2、形态特性:真菌比细菌大,细胞壁、细胞膜(几丁质、1,3-葡聚糖)、细胞核、细胞器、细胞质
3、孢子:真菌的繁殖结构,孢子分有性与无性两类
4、生物学特征:酵母型、丝状型、双线型
5、分类-1
· 酵母菌:
念珠菌:白念珠菌、非白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其他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葡萄牙念珠菌】;
非念珠菌:隐球菌、毛孢子菌、酵母菌、红酵母
· 双相真菌
· 霉菌:曲霉、非曲霉(毛酶)
曲霉:非人体正常菌群;实验室常见的污染真菌之一;感染途径:吸入;气道侵袭、气腔侵袭、血管侵袭(终极目标);致敏与致病二元特性;感染与菌量及机体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免疫受损与否及程度)
· 皮肤藓菌
6、分类-2
· 皮肤粘膜感染真菌:
· 侵袭性感染真菌:又称深部感染真菌,是指能侵袭深部组织和内脏及全身的真菌,主要有念珠菌属、隐球菌属、曲霉属、毛霉属、组织胞浆菌、马尔尼菲蓝状菌、耶氏肺孢子菌等。
组织胞浆菌和马尔尼菲蓝状菌为二相性真菌,念珠菌属、曲霉属、毛霉属、卡氏肺孢子菌等为条件致病性真菌,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引起机体致病。
7、微生物学检查
· 涂片染色镜检
· 分离培养及鉴定
· G试验、GM试验、GXM等非培养诊断技术
· 分子生物学方法
聽
上一篇:固体培养基凝固剂
下一篇:担子菌的繁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