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观察物大小的测定和电镜放大倍数的校准
录入时间:2009-6-25 17:20:30
来源:青岛海博论坛论坛
放大倍数除以物像(mm),就是被观察物体的实际大小。病毒或其亚单位等习惯上常用nm作为计量单位,用下式计算较为方便: 物体(nm)= 像(nm) 总放大倍数 ×106 如果像(mm)是在荧光屏或底板上测得的值,则总放大倍数就是电镜的电子放大倍数;如果像(mm)是在照片上测得的值,则总放大倍数就是电子放大倍数和光学放大倍数的积。 在进行新病毒的分类鉴定时,希望知道病毒或其亚单位较为准确的大小数值。由上式可见,要想得到被观察物比较准确的大小,电镜的放大倍数必须准确。我们知道,现代电镜的放大倍数大多是由电镜制造厂提供的放大倍数曲线表上求得的,有些电镜则用数码管直接显示放大倍数,但是厂方提供的放大倍数,往往与电镜的实际放大倍数有较大的误差,有时高达10%。这是因为电镜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与放大倍数有关的某些数值会发生改变,主要是: (1)加速电压的改变:加速电压下降,放大倍数上升;反之,加速电压上升,则放大倍数下降。 (2)样品相对于物镜距离的改变:样品相对于物镜距离的变化,如载网的样品面向上或向下、载网弯曲、样品杯相对样品台位置的改变等,可使放大倍数增加或减少。 (3)成像透镜的励磁电流从低档增加到某一数值和从高档下降到同一数值时,由于磁滞效应可使放大倍数不同。 因此,除进行正确的操作外,应隔一定时间对电镜的放大倍数进行校准。 校准的方法是用一已知大小的样品作为标准物,电镜放大标准物在底片或像片上测得的该标准样品的大小与其实际大小之比,即为电镜的放大倍数。因一般都是以毫米为单位测量标准物和像大小的,标准物多为光栅复型,用下式计算放大倍数比较方便: 放大倍数=(底片或照片上)毫米数/光栅条数×(实际光栅)光栅条数/毫米 电镜放大倍数的变化范围大,目前尚无理想的校准样品。较为常用的校准样品是方格光栅复型,每毫米含1000条左右到2000条以上不等,每毫米2000条以上的方格光栅复型可校准到约50000倍。校准前,先用光学相差显微镜精确测定光栅上方格的间距,计算出从原版光栅制备复型时产生的误差。校准时,要测量像上的10条光栅线,并对不同视野取平均值,这样才可达到较高的精确度。对于更高的倍数,可在光栅复型上选一个易于辨认的小物体(如脏物或刻痕等),以光栅为准,测出小物体某二点间的距离,再以此为标准,逐步放大,进行校准。 校准更高的放大倍数,需要应用具有一定周期结构的晶体。常用牛肝过氧化氢酶结晶校准高放大倍数,其晶格线间距为844nm。制样需在室温下进行,用细滴管吸取少量牛肝过氧化氢酶结晶滴于覆膜载网上,过剩的溶液用滤纸吸去,自然干燥10分钟左右,然后用pH70的2%磷钨酸溶液负染1~2分钟,滤纸吸干后电镜拍片。计算放大倍数同光栅复型法。更高放大倍数的校准可用晶面间距为126nm的酞氰铜。
聽
上一篇:电子显微镜技术的新发展
下一篇:病毒的提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