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4]7. 免疫自然发病后恢复的马骡,一般具有坚强的免疫力,即使长期处在严重疫区,也 不出现感染症状。看来不仅对同型病毒具有坚强的免疫力,而且也可能在一定 程度上抵抗异型病毒的感染。奇怪的是这些马骡的血清大多没有明显的免疫性 能,而人工免疫血清却有较高的保护力。人工接种嗜内脏性或嗜神经性马瘟病 毒,均可引起对同型同代次病毒的持久免疫力。但是必须指出,马瘟病毒常在 连续通过马体时发生抗原变异——型内的抗原变异。故在应用同型不同代次的病 毒攻击或感染时,可能出现不抵抗或者抵抗力不高的现象。因在这种病毒,轻 微的抗原变异就已可能相当明显地影响病毒的免疫原性。目前主要应用疫苗预防和控制马瘟。
马瘟疫苗有下列各类:
(1)福尔马林灭活组织疫苗:这是过去曾经用过的一种疫苗,也是制造方法十 分原始的一种疫苗。取濒死期典型病马的脾脏,研磨成乳剂,加入02%~04%福 尔马林灭活后,即可在当地直接用作预防接种。这种疫苗目前只在个别地区用 作紧急预防注射。
(2)福尔马林灭活细胞培养苗:先使马瘟病毒传代株在猴肾细胞上大量增殖, 随后在病毒培养液内加入03%福尔马林,32℃处理72小时,并加入氢氧化铝佐剂,制成单 价或多价疫苗。这种疫苗的优点是安全,且能引起一定程度的免疫 力。但用量大(每次10毫升以上),且常需作多次注射。有人应用02%~04% β 丙内酯作灭活剂,据云可以保持更好的免疫性能。
(3)小鼠化嗜神经性弱毒疫苗:是将各型马瘟病毒连续通过小鼠脑内传100代 以上而育成的弱毒疫苗株。非洲地区大多应用由7~8个血清型混合制成的多价 疫苗,并已取得较好效果。美国产的9种血清型弱毒疫苗,已在生产中应用。在 以某一血清型为主的地区,可以考虑应用相应的单价疫苗。这类疫苗目前大多 已经制成冻干制品,保存和运输都较方便。多价疫苗的缺点是免疫效果有时不 够稳定。在用血清学试验作疫苗接种后的抗体检测时,经常发现各型的中和抗 体效价不一致,某些血清型的中和抗体效价较高,另一 些血清型的中和抗体效 价较低甚至缺 如。这可能是毒株间发生了干扰作用,也可能是其中某几个毒株 本身的免疫原性较差的缘故。在马瘟流行地区,要求每年接种一次鼠化弱毒疫苗。
(4)细胞培养弱毒疫苗:是将鼠化弱毒株接种仓鼠肾细胞或猴肾细胞,再经适 当选育而成的弱毒株。按其不同的血清型,也可做成多价冻干疫苗。这种疫 苗已经大规模用于南非和中东地区,效果较好。
(5)鸡胚弱毒疫苗:Goldsmit (1968)将弱毒疫苗株接种鸡胚,制成鸡胚弱毒疫苗。用马 进行免疫保护试验,效果与鼠脑弱毒疫苗相似,均能抵抗强毒株的攻击。
聽(6)豚鼠化弱毒疫苗:是将马瘟病毒连续多代通过幼豚鼠脑而育成的嗜神经性 弱毒疫苗株。据云此株对马安全,并能引起较好的免疫性,但尚缺乏大量临床 应用的数据。
[BT4]8. 诊断马瘟的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对本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是确诊 必须依靠病毒分离鉴定以及特异性血清学检查。特别是在老疫区,或因疫苗注 射而已具有部分免疫力的马骡,感染发病时一般不呈现典型的症状和病变,那 就更应进行特异性诊断。
(1)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采取发热期的病马血液,加入肝素抗凝,或者剖取濒 死期动物或新鲜尸体的脾脏,于pH74的缓冲液内作成乳剂,脑内接种2~6日龄 小鼠。因为某些病马的病毒血症时间可能很短,因此必须在发热初期采血。2~6 日龄乳鼠在接种后5~10天发病死亡。较大日龄小白鼠的潜伏期为10~15天,病 鼠被毛蓬乱,呈现过敏状态,继则发生不全麻痹,最后波及全身,于昏迷状态 下死亡。连续通过鼠脑几代后,潜伏期明显缩短(3~5天)。接种过疫苗的马骡,由于体内存在抗体,发病时不易由血液中分离到病毒。有 人建议给水貂作脑内接种,据云对这类病例的病毒分离率明显高于乳鼠分离法 。随后即可进行病毒的初步鉴定。由于补体结合试验呈群特异性,可以检出各血 清型病毒共有的群特异性抗原,故最适于作病毒的初步鉴定。可用上述规律性 死亡的乳鼠脑于pH74~78的磷酸盐缓冲盐水内作成10%乳剂,4℃放置过夜, 其间定期振荡,以5 000r/min的速度离心沉淀20分钟,吸取上清液作为抗原, 与标准阳性血清(人工免疫的马骡、家兔或豚鼠血清)进行补体结合试验。这 类鼠脑乳剂通常具有1∶16~1∶32的抗原效价,同样制备的健康鼠脑乳剂应为 阴性。荧光抗体技术也呈群特异性,可以直接用以检测细胞培养物中的马瘟病毒抗原 。也可应用琼脂扩散试验进行初步鉴定,即用标准阳性血清与感染鼠脑或细胞 培养物的超声波裂解物进行琼脂扩散试验。病毒血清型的鉴定,须用中和试验以及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可在乳鼠或组织培养细胞(如BHK21或Vero细胞)上进行,应用由家 兔或豚鼠制备的单型免疫血清,也可用吮乳小鼠脑内接种作中和试验。具体方 法请参阅本书第十四章。以血凝抑制试验进行鉴定时,须先由感染(乳)鼠脑制备血凝抗原,即在鼠脑 悬液中加入04%鱼精蛋白,4℃感作10~20小时,以5 000r/min的速度离心沉淀20 分钟,吸取上清液应用。先在pH64测定其血凝价,随后再按常规方法进行血凝 抑制试验。也可应用蔗糖丙酮法由感染鼠脑提取血凝抗原,亦即所谓的SA抗原 。具体方法请参阅本书第十四章。Tewari等建议先用葡聚糖G200柱层析进行初 步提纯,随后再用鱼精蛋白进行沉淀,取上清液作为血凝抗原。
(2)血清学试验 包括补体结合试验、琼脂扩散试验、中和试验和血凝抑制试 验。补体结合试验:抗原是由感染(乳)鼠脑或细胞培养物制备。马骡于感染后7~10 天开始出现补体结合抗体,于感染后2~6周达最高滴度,此后逐渐下降,约于6 个月左右消失。琼脂扩散试验:抗原是由感染(乳)鼠脑或猴肾细胞培养物经超声波裂解后制 备的。马匹在感染后2周左右,才能出现沉淀抗体,4~6个月后下降并消失。一 般出现两条沉淀线。由于可能出现动物种间的非特异性沉淀线,因此必须设置 正常抗原、阳性抗原、正常血清和阳性血清的多种对照。血凝抑制试验:在康复马或免疫马的血清中存在有型特异性的血凝抑制抗体。 这种抗体的出现时间较早,约在热反应后4~5天即可测出,但消失也快,是诊 断马瘟近期感染的一种常用方法。血凝抑制试验的关键,是要制备出高质量的 血凝抗原。中和试验:是鉴定病毒型最常应用的方法。可在乳鼠或组织培养细胞上进行。 中和抗体的出现早于其他抗体,且持续期长。于自然感染马匹,在热反应后2~3 天,即可在血清中测出中和抗体。注射鼠化弱毒疫苗的马匹,通常在接种后6~14 天出现中和抗体,于100天左右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但在接种后一年,还常 继续测出低滴度的中和抗体。 临床病例的现症诊断,也应按双份血清法进行,后份血清比前份血清的效价提 高4倍以上者具有诊断意义。ELISA试验:80年代末建立的竞争ELISA试验,是敏感而又特异的。该法应用提 纯的病毒多肽Vp7免疫动物制备高免血清,效果好,既可用于检测血清的群 特异性抗体,也可用于直接检测组织中的抗原。
聽
上一篇:非洲马瘟病毒
下一篇: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