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中旬,山东省嘉祥县某乡镇养殖专业村部分养殖户饲养的商品蛋雏鸡出现不明原因的死亡现象,鸡只死亡主要集中在出壳后的2~4天。在近8天的时间内,各养殖户饲养的10000多只雏鸡先后死亡1000多只,引起了养殖户的恐慌,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损失。
二、临床症状与剖检变化
开始病雏鸡精神沉郁,反应迟钝,低头,两翅下垂,羽毛逆立,排乳白色粪便,有的脐带周围红肿,有的有粘性分泌物,某些雏鸡的肛门周围有污染的粪便,部分病鸡出现结膜炎,眼脸肿胀闭合,角膜呈灰白色混浊,严重病例视力全部丧失。还有的病鸡呈腹式呼吸,腹部膨大,表现为“绿腹”,腿软,站立困难,少数病例常无明显的症状而突然死亡。死亡主要发生在1~5日龄的鸡只,以2~3日龄为死亡高峰。
对病死鸡进行剖检,发现少数病例肉眼病变不明显,部分病死鸡眼周围水肿,有的颈部皮下水肿,有黄色胶冻样物渗出,肝肾肿大,有出血点。少数病例肝脏上有大小不等的坏死点,心外膜有出血点。部分病例有明显的肝周炎及纤维素性心包炎病变,即心包膜和肝包膜肥厚、混浊,表面有纤维素性物沉着,有的还伴有气囊炎。一些死亡鸡雏的小肠黏膜充血、出血,卵黄吸收不良。部分病例表现为关节肿胀,关节囊液增多并混浊。脾脏肿大,有出血点,并有坏死灶,腹部膨大者腹水增加、混浊,并呈绿色。
根据上述临诊死亡情况及剖检变化,初步诊断为绿脓杆菌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为了进一步确诊,笔者进一步进行了实验室诊断。
三、实验室诊断
细菌染色镜检取病死鸡的肝、心组织涂片,染色、镜检,发现主要有革兰氏阴性细长和球杆状两种细菌,有的散在,有的成对或呈短链状排列。
细菌的分离培养取病死鸡的肝脏分别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和麦康凯培养基上,经
分别取上述不同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普通培养基上带有绿色荧光的菌落与麦康凯培养基上的灰白色菌落为同一种细菌,为革兰氏阴性的细长杆菌;而普通培养基上没有荧光的菌落与麦康凯培养基上的红色菌落是同一种细菌,为革兰氏阴性的球杆菌即大肠杆菌。
为了进一步确诊,将上述麦康凯培养基上的灰白色菌落和普通培养基上带有荧光的菌落分别接种于NAC(萘啶酮酸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培养基上,经
生化试验取上述麦康凯培养基上的灰白色菌落和NAC培养基上的黄绿色菌落分别进行生化实验,结果前者能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蔗糖,产酸产气。M.R.试验阳性,吲哚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不产生硫化氢;后者能发酵葡萄糖、甘露醇,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麦芽糖、蔗糖。M.R.试验阴性,吲哚试验阴性,V-P试验阴性,不产生硫化氢。
通过以上实验室诊断,确诊这两种细菌为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结合临床诊断可以确诊造成此次雏鸡死亡的原因是由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造成的。
药敏试验分别取上述两种细菌做药敏试验,发现该菌对氟苯尼考和丁胺卡那敏感,其它抗菌药次之或不敏感。
四、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注意鸡舍通风,保持清洁,避免拥挤,光照适当。防止发生外伤,及时清除鸡舍中可能造成鸡只外伤的器具。同时要搞好卫生消毒工作,采用百毒杀(上海派斯德公司生产)与绿洁(青岛绿曼生产)交替使用,进行带鸡和环境消毒,用泡易泡(广东养宝生产)对饲喂用具消毒,每日一次。
2.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对发病鸡群采用高敏药物治疗。
方一:健尔肠泰(硫酸丁胺卡那,青岛建达尔生产)
方二:氟苯尼考粉(河南经典生产)
经采取上述治疗方案,三天后回访,死亡率大大降低,五天后回访,基本痊愈。
五、小结与建议
1.本次雏鸡大量死亡是由于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造成的。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该病的发生与种蛋及孵化器消毒不严,给雏鸡接种疫苗,注射器消毒不严有关。另外也与鸡群受到应激因素影响、机体抵抗力下降、外伤、饲养管理不良等密切相关。为此,建议父母代种鸡场要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加强鸡舍的消毒和通风,降低饲养密度。在种蛋收集、贮存过程中要及时进行薰蒸消毒,杜绝因种蛋带来的污染。在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时,做好注射器、针头的消毒。另外养殖户进雏后也要加强饲养管理,尽量避免外伤,注意通风和消毒。
2.笔者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发现,当地的发病鸡只全部从外地某孵化场引进,而其他的养殖户从另一孵化场引进的雏鸡则没出现此种情况。为此笔者建议养殖户引进鸡苗时,要从标准化、规模化、声誉好的孵化场进苗,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在防治本病时,有条件的应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在没有条件的地方选用本场过去少用的抗菌药进行全群给药,才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聽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