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博论坛




  • 海博论坛

    中文版聽聽|聽聽 English聽聽|聽聽 加入收藏聽聽|聽聽 客服热线:400-0532-596
    海博论坛论坛微信公众号
    海博论坛论坛天猫旗舰店
    微生物技术资料
    文章检索
    聽聽首页 > 微生物知识->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5)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5)



    录入时间:2011-3-14 10:02:37 来源:互联网

    11 安全工作行为
    11.1 洗手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际或可能接触了血液、体液或其他污染材料后,即使戴有手套也应立即洗手。
    摘除手套后、使用卫生间前后、离开实验室前、进食或吸烟前、接触每一患者前后应例行洗手。
    实验室应为过敏或对某些消毒防腐剂中的特殊化合物有其他反应的工作人员提供洗手用的替代品。
    洗手池不得用于其他目的。在限制使用洗手池的地点,使用基于乙醇的 “无水”手部清洁产品是可接受的替代方式。
    11.2 接触生物源性材料的安全工作行为
    聽聽聽 处理、检验和处置生物源性材料的规定和程序应利用良好微生物行为标准。
    工作行为应可降低污染的风险。执行污染区内的工作行为应可预防个人暴露。
    如果样本在收到时有损坏或泄漏,应由穿着个人防护装备之受过培训的人员开启样本以防止漏出或产生气溶胶。应在生物安全柜内开启此类容器。如果污染过量或认为样本有不可接受的损坏,则应将样本安全地废弃而勿开启。
    禁止口吸移液。
    应培训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操作尖利器具及装置。
    禁止用手对任何利器剪、弯、折断、重新戴套或从注射器上移去针头。安全工作行为应尽可能减少使用利器和尽量使用替代品。
    包括针头、玻璃、一次性手术刀在内的利器应在使用后立即放在耐扎容器中。尖利物容器应在内容物达到三分之二前置换。
    聽聽聽 所有样本、培养物和废弃物应被假定含有传染性生物因子,应以安全方式处理和处置。
    聽聽聽 所有有潜在传染性或毒性的质量控制和参考物质在存放、处理和使用时应按未知风险的样本对待。
    操作样本、血清或培养物的全过程应穿戴适当的且符合风险级别的个人防护装备。
    操作实验动物应穿戴耐抓咬、防水个人防护服和手套;应戴适当的面部、眼部防护装置,必要时,增加呼吸防护;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
    聽聽聽 摘除手套后一定要彻底洗手。
    聽聽聽 应最好采用电子灼烧灭菌装置对微生物接种环灭菌。
    11.3 气溶胶
    聽聽聽 实验室工作行为的设计和执行应能减少人员接触化学或生物源性有害气溶胶。
    聽聽聽 样本只应在有盖安全罩内离心。
    聽聽聽 所有进行涡流搅拌的样本应置于有盖容器内。
    在能产生气溶胶的大型分析设备上应使用局部通风防护,在操作小型仪器时使用定制的排气罩。
    在可能出现有害气体和生物源性气溶胶的地方应采取局部排风措施。
    饲养、操作动物应在适当的动物源性气溶胶防护设备中进行,工作人员应同时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
    有害气溶胶不得直接排放。
    11.4 生物安全柜、安全罩
    在实验室员工接触危害等级Ⅰ和Ⅱ的场所,生物安全柜内的空气在排放前只要通过高效过滤器可以再循环;在实验室员工接触可能有危害等级Ⅲ或以上的生物因子的场所,禁止将空气再循环。动物实验室禁止将空气再循环。
    对于新安装的生物安全柜和安全罩及其高效过滤器的安装与更换,应由有资格的人员进行,安装或更换后应按照经确认的方法进行现场生物和物理的检测,并每年进行验证。
    聽聽聽 实验室应时常监测生物安全柜以确保其设计性能能够符合相关要求。应保存检查记录和任何功能性测试结果。在安全柜上应有作为检查证明的标记。
    所用生物安全柜的放置、设计和类型应符合安全工作所要求的风险防护级别。
    所有生物安全柜之使用方式应避免降低其功能。
    生物安全柜、化学安全罩的通风应符合微生物和/或化学的风险级别及符合安全要求。
    12 化学品安全
    聽聽聽 在实验室中,对化学品的存放、处理、使用及处置的规定和程序均应符合良好化学实验室行为标准。
    应按照相关标准在每个储存容器上标明每个产品的危害性质和风险性,还应在“使用中”材料的容器上清楚标明。
    对化学、物理及火灾危害应有足够可行的控制措施。应定期对这些措施进行监督以确保其有效可用。应保存监督结果记录。
    应要求所有人员按安全操作规程工作,包括使用被认为适用于所从事工作的安全装备或装置。
    对实验室内所用的每种化学制品的废弃和安全处置应有明确的书面程序。其应包括对相关法规的充分及详细说明,以保证完全符合其要求,使这些物质安全及合法地脱离实验室控制。
    13 放射安全
    在批准使用放射性核素之前,实验室负责人应对使用的理由、限度和地点进行评估。
    实验室应保存充分的放射性核素的获取、使用和处置记录。所有放射性化学品的存放应安全及保险。
    所有操作或接触放射性核素的实验室人员应接受放射性基础知识、相关技术和放射性防护的指导和培训,应符合放射性安全规定和程序。
    实验室应有适当的、满足工作需要的书面标准操作程序和相关的法规。
    程序应包括清楚的作业指导书,在使用放射性核素的地方应重点显示的作业指导书之摘要,在出现放射性事故和漏出时应采取行动的详细说明。
    程序应详细说明安全处置不用的放射性材料、与放射性材料相混合的或受其污染的材料之方法。
    应公示经过批准的警告和禁止标志。
    从事放射性工作的实验室应向相关主管部门征询有关放射性防护行为和法律要求的建议,包括对实验室设计和设备标准的所有要求,并制定适当的措施确保遵守。
    实验室应任命一名放射防护安全员, 其负有设计、执行及维护可操作性放射防护计划的专门责任。实验室应任命若干放射防护监督员监督日常与离子辐射相关的工作,以保证执行良好放射性行为。
    应制定系统性监督计划以保证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及经常性监督。应保存监督记录。应制定并实施常规清洁和去污染规程。
    应定期评审放射性核素的使用情况,经常监督工作行为并及时更新。补救措施或程序性变化应记录并按相关要求规定的期限保存。
    放射活性废物应有标志并存放在专用于此目的之安全且防辐射的储存库。在每个需弃置的包装上应清楚地说明风险的性质和程度。储存及处置应遵守相关规定。
    14 紫外线和激光光源(包括高强度光源的光线)
    在使用紫外线和激光光源的场所,应提供适用且充分的个人防护装备,应有适当的标识公示。应为安全使用设备提供培训。这些光源只能用于其设计目的。
    15 电气设备
    电气设备的设计及制造应符合相关安全标准的要求。为确保安全,某些设备应连接备用电源。
    新的、改装过的或修理过的电气设备在未经合格的人员(如有资质的电工或生物医学工程师)完成电气安全测试和设备符合安全使用要求之前,不允许使用。
    电气设备使用人员应接受正确操作的培训,操作方式应不降低电气安全性。电气设备使用人员应定期检查设备的可能引起电气故障之破损。只有合格的人员许可从事电气设备和电路工作。禁止未经授权的工作。
    应采取措施对设备去污染以减少维护人员受化学或生物性污染的风险。
    16聽 防火
    聽聽聽 建筑防火规格应以实验室所含危险的类型而定。应指定主出口路线。应备有辅助出口确保人员可从实验室安全撤离。指定的消防出口应通向防火区。
    聽聽聽 应在使用或存放可燃气体或液体的所有实验室区内备有自动烟雾和热量探测及报警系统。应定期检测报警系统以确保其功能正常并使所有人员熟知其运行。
    16.1 消防安全培训计划
    聽聽聽 应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建筑物内所有人员进行消防指导和培训。内容包括:
    1) 火险的识别及评估;
    2) 制定减少火险的计划;
    3) 失火时应采取的全部行动。
    现场应配备符合相关要求的适当设备用于扑灭可控制的火灾及帮助人员撤离火场。实验室人员的责任是确保人员安全有序地撤离而不是试图去灭火。应寻求消防部门援助。
    17水灾和其他自然灾害
    应制定灾害应急预案。如可能,救援人员应事先了解危险物的性质、数量和存放位置,应熟悉实验室的布局和设备。
    当遇水灾、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时,视建筑物或实验室遭破坏程度,应采取隔离污染区域和污染源、有效消毒、疏散人员等紧急措施。应对危害进行评估,并采取进一步措施。应有灾害报告制度。
    18 紧急撤离
    应制定紧急撤离的行动计划。该计划应考虑到生物性、化学性、失火和其他紧急情况。应包括所采取的使留下的建筑物处于尽可能安全状态的措施。
    所有人员都应了解行动计划、撤离路线和紧急撤离的集合地点。
    所有人员每年应至少参加一次演习。
    实验室负责人应确保有用于急救和紧急程序的设备在实验室内可供使用。

    上一篇: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4)

    下一篇: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6)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上商城 | 在线客服 | 联系我们
    业务联系电话
    聽聽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聽聽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邮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锦汇路1号A2栋
    产品技术咨询
    聽聽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聽聽18562658263聽13176865511
    聽聽其它时段:13105190021
    投诉与建议:13105190021 13006536294
    (注:以上手机号均与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