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真菌菌种;盖玻片;棉兰染色液
真菌的种类很多,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它的形态结构复杂,菌丝体和孢子的形态特征随真菌种类不同而异,是鉴别真菌的重要依据。传统的真菌染色方法,常常造成真菌孢子脱落,从而改变了它原有的形态构造,影响观察、鉴定[1]。我们经多次反复摸索,利用真菌菌丝体呈上耸向空间生长特征,用插片法使菌丝体生长在盖玻片上,这样制作的真菌染色片效果更为理想,在以往的文献中还未见报道。现将本方法报道如下。
1聽 材料与方法
1.1聽 菌种聽
青霉菌、黑曲菌、黄曲菌、毛霉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等,以上菌种均为本实验室保存提供。
1.2聽 染液的配制染液聽
苯酚(结晶品)20 g,乳酸20 ml,甘油40 ml,棉兰(Cotton blue)0.05 g,蒸馏水20 ml,将苯酚、乳酸、甘油溶解于蒸馏水中(可微加热),再加入棉兰,摇匀,备用。
1.3聽 沙氏培养基的制备
蛋白胨10 g,葡萄糖40 g,琼脂1 g,蒸馏水1 000 ml,68.95 kPa,20 min,备用[2]。
1.4聽 方法
1.4.1聽 设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染片100张。试验组即改良的真菌染色法[4],将沙氏培养基倾注大平板,取无菌盖玻片沾上融化的沙氏培养基,密集竖立插在大平板上,将上述菌种用灭菌蒸馏水轻轻刮下,滴在大平板上,并轻轻摇动,使之均匀分布于平板表面,盖上平板盖,于25 ℃~28 ℃湿盒孵育,72 h取出后,用镊子轻轻取出盖玻片,用火焰固定或自然晾干后,滴上棉兰染色液,2 h~3 h后,于水中轻柔漂洗,然后晾干,放载玻片上封片。对照组即传统的真菌染色法,在无菌载玻片上滴加融化的沙氏培养基1滴~2滴,将菌种接种在沙氏培养基上,加盖无菌盖玻片,于25 ℃~28 ℃湿盒孵育,72 h取出后,揭开盖玻片,滴加染液,使真菌培养物与棉兰染液混合染色[3]。
聽聽聽 4.2聽 染色效果评判标准聽
优片:镜下观察可见真菌菌丝体和孢子形态保持自然完整,孢子基本没有脱落,底影干净、清晰;良片:在镜下观察可见大部分菌丝与孢子形态较为完整、有少许脱落、底影较脏;差片:在镜下观察可见孢子与菌丝分离、脱落、底影脏,形态不完整。
2聽 结果
试验组:染片100张属优片有80张,良片有10张,差片有10张;对照组:染片100张属优片有10张,良片有10张,差片有80张。两组优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聽 讨论
两种不同染色方法的结果比较,可以看出制片效果有以下明显差异:传统法由于菌种接种在载玻片琼脂培养,棉兰液染色时,染料挂有琼脂,镜下可见底影脏,影响检测效果;改良法是直接滴加棉兰染液在盖玻片上进行染色,这样有效减少杂质的干扰,提高底影洁净度,镜下可见干净、清晰;传统法掀开盖玻片,容易使孢子与菌丝分离、脱落;改良法是利用真菌菌丝体和孢子向上生长构造,菌丝体和孢子生长在盖玻片上,使真菌形态保持自然完整。我们经多次反复实践证明,本法简单、易掌握,效果好并适合大批量快速制片,不失为一种真菌染色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子康,何光泽,等.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程[M].第1版.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7.
[2]陆德源.医学微生物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5).
[3]凌启波,梁英杰.常见真菌的形态学特征和常用染色方法[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3,10:19.
[4]陈倪勇,肖永波.介绍一种真菌的方法[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1,10.
聽
上一篇:紫杉醇产生菌的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