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一、实验目的和内容
目的:掌握细菌的芽孢及荚膜染色方法。
内容:1.细菌的芽泡染色。
聽聽2.细菌的荚膜染色。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枯草芽孢杆菌、褐球固氮菌的斜面菌种。
二甲苯、香柏油、蒸馏水、5%孔雀绿水溶液、0.5%沙黄水溶液(或0.05%碱性复红)、绘图墨水(用滤纸过滤后备用)、95%乙醇、石炭酸复红染液;
显微镜、接种环、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小试管(l×6.5cm)、烧杯(300mL)、滴管、试管夹、擦镜纸、吸水纸。
三、操作步骤
(一)芽孢染色法
1.方法1
(1)取37℃培养18~24h的枯草芽孢杆菌作涂片,并干燥,固定(参见“细胞单染色法”)。
(2)于涂片上滴人3~5滴5%孔雀绿水溶液。
(3)用试管夹夹住载玻片在火焰上用微火加热,自载玻片上出现蒸汽时,开始计算时间约4~5min。加热过程中切勿使染料蒸干,必要时可添加少许染料。
(4)倾去染液,待玻片冷却后,用自来水冲洗至孔雀绿不再褪色为止。
(5)用0.5%沙黄水溶液(或0.05%碱性复红)复染lmin,水洗。
(6)制片干燥后用油镜观察。芽孢呈绿色,菌体红色。
2.方法2
(1)加1~2滴自来水于小试管中,用接种环从斜面上挑取2~3环培养18~24h的枯草芽孢杆菌菌苔于试管中,并充分混匀打散,制成浓稠的菌液。
(2)加5%孔雀绿水溶液2~3滴于小试管中,用接种环搅拌使染料与菌液充分混合。
(3)将此试管浸于沸水浴(烧杯)中,加热15~20min。
(4)用接种环从试管底部挑数环菌于洁净的载玻片上,并涂成薄膜,将涂片通过微火3次固定。
(5)水洗,至流出的水中无孔雀绿颜色为止。
(6)加沙黄水溶液,染2~3min后,倾去染液,不用水洗,直接用吸水纸吸干。
(7)干燥后用油镜观察。芽孢绿色,菌体红色。
(二)荚膜染色法
1.石炭酸复红染色
(1)取培养了72h的褐球固氮菌制成涂片,自然干燥(不可用火焰烘干)。
(2)滴入1~2滴95%乙醇固定(不可加热固定)。
(3)加石炭酸复红染液染色1~2min,水洗,自然干燥。
聽(4)聽在载玻片一端加一滴墨汁,另取一块边缘光滑的载玻片与墨汁接触,再以匀速推向另一端,涂成均匀的一薄层,自然干燥。
(5)干燥后用油镜观察。菌体红色,荚膜无色,背景黑色。
2.背景染色
(1)先加1滴墨水于洁净的玻片上,并挑少量褐球固氮菌与之充分混合均匀。
(2)放一清洁盖玻片于混合液上,然后在盖玻片上放一张滤纸,向下轻压,吸收多余的菌液。
(3)干燥后用油镜观察。背景灰色,菌体较暗,在其周围呈现一明亮的透明圈即荚膜。
四、注意事项
1.荚膜染色涂片不要用加热固定,以免荚膜皱缩变形。
2.供芽孢染色用的菌种应控制菌龄,使大部分芽孢仍保留在菌体上为宜。
五、实验报告
(一)绘图
1.枯草芽孢杆菌及巨大芽孢杆菌的菌体及芽孢形态,芽孢的着生位置。
2.褐球固氮菌菌体及荚膜的形态。
(二)试制片,但不进行染色,观察是否能看到芽孢和荚膜?
七、问题和思考
1.为什么芽孢染色要加热?为什么芽孢及营养体能染成不同的颜色?
2.组成荚膜的成分是什么?涂片一般用什么固定方法,为什么?
3.试设计实验如何鉴定某一产芽孢菌株的芽孢形态、着生位置及所属分类地位。
聽聽
聽聽聽
聽
上一篇:细菌鞭毛染色及其运动的观察
下一篇:放线菌的形态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