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聽聽如今既然黑幕已经拉开,职能部门就必须拿出切实的行动,以有效的制度完善与切实的制度监管,来涤荡“消毒餐具”行业背后的污垢浊流,还人民群众一个干干净净的餐桌。
“一元消毒餐具”,如今在省城不少餐馆使用。顾客每使用一套餐具,小饭店将白得四毛钱。而这些大多标明“超高温多重消毒,可放心使用”的餐具,不少是从苍蝇乱飞的简陋车间里生产出来的。聽(10月12日《新安晚报》)
看完这则新闻,再想到自己“十一”黄金周期间几乎每天都要在外就餐,使用所谓的“消毒餐具”,内心顿感纠结,纠结到胃疼。这种感觉,大概跟吞了一只苍蝇一样令人恶心。
不过,比使用可能不卫生的餐具更令人恶心的,是这些无良商家的无耻行径。从媒体的报道中,我们不难勾画出这些“黑作坊”的经营之道:一个小老板,在偏僻之地租间平房,再雇上七八个工人,一家标榜“消毒”、实则完全不消毒,甚至是在制造病毒的餐具配送企业,就堂而皇之地宣告成立,然后再借助低廉的价格和一些饭店的利欲熏心,击退正规公司夺取市场。
于是,在污水横流、苍蝇乱飞之地“消毒”的餐具,就堂而皇之地摆上了餐桌,同时堂而皇之地收费1元。黑作坊与小饭店坐地分赃、实现“双赢”。至于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身体健康,完全被他们弃之一旁,成为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对象。
中国有两句老话:“民以食为天”和“病从口入”,餐饮安全之重要,勿庸多言。但从苏丹红、地沟油,再到反复使用的火锅底料,屡屡曝出的餐饮业丑闻,已让很多消费者如惊弓之鸟。此次消毒餐具问题的曝光,再次撕开了餐饮行业的一重黑幕,对于消费者千疮百孔的心理防线,也无异于再一次的冰冷洞穿。
事实上,一元消毒餐具走上餐桌,曾经一度饱受质疑。饭店既然开门纳客,提供安全卫生的餐具,就是其法定义务,根本无权再向消费者收费。但出于“花钱图个干净”心理,多数消费者通常都不愿与饭店计较,而是选择了痛快付费。不料对于消费者的宽容之举,无良商家不但不投桃报李,反倒置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于不顾,将他人的大度之举,转化为自己昧着良心的攫财之道。令人不得不感叹,无商不奸,莫过于此。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义愤填膺,去指责黑作坊的无良和小饭店的贪心。不过,单纯的指责,于事无补。我们更应提出的疑问是:被称为“霸王条款”的一元消费餐具,为何一直无法走下餐桌?消毒餐具行业如此混乱,究竟谁来监管?那些不但不消毒,反而在制造病毒的“黑作坊”,究竟谁来给他们消毒?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各地对于餐具消毒行业,还没有制定详细的行业标准和法律规范,餐具消毒企业的卫生监管也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行业规范和监管制度的缺失,当是造成餐具消毒行业混乱无序、黑幕重重的根源。
如今既然黑幕已经拉开,而且事关广大群众卫生安全,职能部门必须行动起来,以有效的制度完善与切实的制度监管,来涤荡这个行业背后的污垢浊流,还人民群众一个干干净净的餐桌。
聽聽聽(来源:中安在线-新安晚报)聽聽
聽聽聽
聽
上一篇:与电脑为伍有“七大注意”
下一篇:很少吃蔬菜水果易患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