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聽
聽聽聽很多人都有吃了不洁食物引起腹痛、腹泻的经历,但人们总觉得“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生病”,往往是见怪不怪。昨日,记者来到深圳疾控中心时,专家黄薇告诉记者,上述现象,很多时候都是食源性疾病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但是许多市民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从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来看,相对于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等问题,食源性疾病的危害性更为严重。
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黄薇介绍说,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病、寄生虫等。有研究显示,在食源性疾病中,98.5%是微生物污染引起的,其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每年发生食源性疾病数十亿人,发达国家每年约三分之一的人次感染食源性疾病。如美国每年约有4800万例食源性疾病患者,其中12.8万人入院治疗,3000人死亡。在我国,平均6.5人中就有1人次罹患食源性疾病。如2001年江苏和安徽发生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食物中毒事件,导致2万人中毒,177人死亡。因此,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才是头号食品安全问题。
深圳的情况如何
黄薇指出,深圳每年接报并确诊的食物中毒有30-50宗,中毒人数300-500人。50%发生在集体食堂、35%发生餐饮单位。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是肉及肉制品。引起中毒的致病因子主要是致病性微生物,占70-80%。这些致病性的微生物可引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大肠杆菌食物中毒等。发生食物中毒有及时报告并开展调查的只占实际发生的百分之一,因此她沉重地说,上述的数据只是冰山一角,深圳实际发生食物中毒的人数可达到30000-50000人次。
怎样监测预防
对于这个头号敌人,怎样防御和消灭?黄薇说,我市建立了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及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体系。深圳12家哨点监测医院和540家社康服务中心建立了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系统,通过这些主动监测系统,能够了解我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病趋势,评估发生在不同地区的食源性疾病是否由同一种食品引起的,准确快速地对食品中的致病因素进行追踪溯源这样就可以更早地发现、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隐患。一旦发生食源性疾病,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展开调查、找寻致病原因、提出防控措施、防止事故的蔓延与扩散。
科学认知自我保护
关于怎样避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黄薇认为需要三方面的努力。一是需要食品生产经营者认真遵照食品安全的要求进行生产制造;二是政府需加强监管;三是消费者掌握一定的卫生常识。黄薇建议防范食源性疾病的发生,要注意以下五点。
一、保持清洁。餐前便后要洗手,洗净双手再下厨,饮食用具勤清洗,昆虫老鼠要驱除。
二、生熟分开。生熟食品定要分,切莫混杂共保存,刀砧容器各归各,避免污染惹病生。
三、完全煮熟。肉禽蛋品要煮熟,贪吃生鲜是糊涂,虫卵病菌需杀尽,再度加热也要足。
四、安全存放。熟食常温难久藏,食毕及时进冰箱,食前仍需加温煮,冰箱不是保险箱。
五、食料安全。饮食用水要达标,菜果新鲜仔细挑,保质期过不再吃,莫为省钱把病招。
黄薇简历
主任医师,现任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科主任,广东省食品安全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深圳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深圳市预防医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长期从事营养与食品卫生管理和研究工作,主要从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风险评估、食品安全事故调查与处置、深圳市人群健康监测与促进、深圳市人群碘营养状况的研究等相关工作。主要主持开展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爆发流行的预测预警研究、深圳市公共餐饮膳食营养评价体系研究、深圳市居民碘摄入量安全性评估、深圳市居民食物消费种类及消费量研究、聽深圳市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危险性评估等。
聽
上一篇: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布2015年第11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
下一篇:火星陨石包含甲烷:甲烷可能是火星微生物的重要食物来源